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服务 > 办公信息 > 正文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

公共卫生学院2017-2018学年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9 13:39:34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预防医学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促进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培养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能力(专业设置与发展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设置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等)

1.专业设置

预防医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预防医学专业现在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培养点、公共卫生专业学位(MPH)硕士培养点、公共卫生与预防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博士后流动站,实现了“本科-学术、专业型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善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山东省“十一·五”及“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助学科。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规格和标准为:(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2)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及基本技能。(3)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4)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能力。(5)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我国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6)具备与公众、媒体等人员进行健康相关信息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9)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 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目前在读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184人。在校学生中,女生人数约占61%;学生年龄为18~23岁,生源已覆盖山东、吉林、四川、陕西、江苏、江西等省市。外省招生数量平均占当年专业人数的10%左右。截止到2018年,预防医学专业共培养本科生333名。

 

3.课程设置情况

预防医学专业设置7大类课程。主要包括(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9学分);(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3)学科基础必修课程(83.5学分),包括学科门类课程50.5学分和专业大类课程33学分;(4)学科基础选修课程(8学分);(5)专业必修课程(75.5学分);(6)专业选修课程(4学分),(7)特设课程(10学分)。

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儿童少年卫生学。

 

4.创新创业教育

预防医学专业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辅导员的职责是负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每个班再配备1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其主要职责是在学业上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同时包括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2018年获批1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发表SCI 收录论文2篇,获得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篇。2018年的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预防医学组团体赛一等奖、数据分析及解释和临床基本技能两项最佳单项奖。在2018全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大赛中,由蔡静老师指导,尤国菊、凌晓萌、郝冬青和罗浩设计制作的《“肺”来横祸,共御结核》获特等奖;孙永叶老师指导,李景贤、张婉君、王文钰和孙兆辉设计制作的《翻滚吧,鸡蛋君》获二等奖。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1.教学经费投入:2018年学校划拨到预防医学专业的经费是43.96万元。

 

2.教学设备:预防医学基础课程依托青岛大学医学部的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依托公共卫生实验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始建于2005年,目前实验室面积为360平方米,设备于2005年开始购置,近些年来,根据教学需要学校不断更新教学用的仪器设备;2016年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为3万元,公共卫生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原产值达280万元。

公共卫生实验室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有:低温高速离心机、超低温冰箱、实时荧光定量PCR、二氧化碳培养箱、解剖显微镜、核酸蛋白快速检测仪、手掌型离心机、纤维素分析仪、台式恒温振荡器、双稳定时电泳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小鼠迷宫实验系统、大鼠迷宫实验系统、化学发光成像仪、冻干仪等。

 

3.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名,其中教师51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2人,特聘教授10人,教授11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现有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青1人,泰山学者2人;国家一级学会副理事长2人,常务理事1人,理事3人;WHO营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营养专家组专家1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科协基础营养学科学传播首席专家1人;省级学会负责人及理事13人,《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主编(SCI)1人、《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主编(SCI)1人、《Food&Function》副主编1人、国内核心期刊编委14人。既有执教经验丰富的带头人,又有中年教师作为骨干,同时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力量,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年龄结构。

本专业主讲教师的科研水平较高,2018年获专项课题,科研经费资助达1000余万元。2018年获批科技部基础研究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课程建设立项3项。在教学能力上,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本科教学工作,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100%,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00%;本专业教师都积极将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依托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本专业学生开展了科研训练,部分毕业论文的题目也来源于这些研究项目,通过科研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并取得了多项成绩。在师德师风方面,本专业教师始终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兢兢业业,以身作则,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师队伍。通过明确管理体制,本团队做到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有规章可循,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保证了教学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4.实习基地

预防医学专业2017年拥有临床医学实习基地5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青岛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临沂河东区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新增即墨区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基地,及预防医学专业二级学科拥有的实验室。第一阶段的临床实验主要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专业实习的第一阶段在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执法局进行;专业实习的第二阶段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各学系进行。教学实习基地的教师基本能够满足预防医学本科教学实习教学需要。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个教学领域,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1)利用多媒体可以更高的激发学习兴趣;(2)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加课堂容量;(3)利用多媒体更能调动积极性。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教案,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包打天下的单一教学方式,而将多种教学手段科学综合,建立起了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并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2018年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预防医学专业教师积极将与科研有关的资源向本科教学开放,2018年夏季学期为本科生开展高端学术报告11场次,依托专业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全程实行导师制,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科研训练,主要来源于专业教师的研究项目,通过相关实习及科研培训,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如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全民营养周活动,“妈妈的味道”作品大赛,开展营养知识讲堂。赴淄博市张店区田家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实地调查当地的营养状况与职业卫生状况,提升公卫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宣传了健康知识,提升了村民健康意识。组织“琼临玉沭”志愿团队赴临沂市临沭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了解基层疾控工作模式,社会对疾控工作需求,居民膳食营养健康情况。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调查村民膳食结构,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传播健康生活知识,服务社会群众,促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开展。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与理论课程内容相关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2.合作办学

预防医学专业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基地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和青岛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的优质师资和现场的条件,请相关专业的专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相关讲座,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以此提高预防医学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教学管理

教材选用:预防医学教材选用实行校、院两级审批制度。目前预防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的教材均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相关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预防医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教育过程。在预防医学专业阶段开设的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前期准备环节的细致性、开展教学活动环节的多样性、考核评价反思环节的深刻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按照培养方案制定,为了适应社会及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2017年修订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报医学部、教务处及主管校长审批、备案。

教学组织: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编写教学进度表,新任教师的试讲通过方可任课,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按照进度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调课需任课教师申请待批准后方可进行,课程教学结束后按照专课程大纲进行命题。

教学督导:  学校、学院设有两级教学督导,不定期听课,学院领导及教研室也有听课要求,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观摩课,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督学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师的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目前,预防医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考取研究生和参加不同级别事业编考试为主,少量出国留学及考取国家各级公务员。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大部分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录取,就业学生主要被各级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录用。近5年,本专业平均考研率为60.83%,总体就业率为100%,正式就业率见表1。

 

1 2014-2017年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年度

考研率

省同专业考研率

正式就业率

省同专业就业率

总体就业率

2014

74.07%

46.46%

92.59%

87.27%

100%

2015

57.69%

45.45%

81.48%

68.48%

100%

2016

77.78%

39.58%

85.19%

83.21%

100%

2017

63.3%

36.7%

86.23%

86.18%

100%

 

通过电话访问部分就业单位主管部门,9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的学生有较强的职业胜任力和社会责任感,对他们较满意。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采取的措施、典型案例等)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常规的就业单位有:(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卫生监督;(3)出入境检验检疫局;(4)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医院;(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卫生行政部门;(8)企业(卫生监测及评价公司、保险公司)。公共卫生学院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途径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近几年的总体就业率为100%。

采取的措施:1、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一新生培养职业规划能力和素养,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手段。2、开展夏季学期高端学术论坛,邀请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给学生做学术报告,帮助学生探索专业发展方向,树立专业自信心和远大的职业目标。3、组织学生到本专业相关单位参加见习和实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为以后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青岛,面向全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满足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要。中国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素养正在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也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向主动预防、追求健康。社会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预防医学专业人才需要量较大的就业单位主要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但是近年来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为了适应这一转变,2017年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新增社区医学、健康传播学等课程及实践,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通过10余年建设,预防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研究成果较少;

(2)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需继续加强;

(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数量较少。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加强在想开放课程的建设,争取建设3门以上省级、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

(2)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针对预防医学专业教学研究项目少,缺少省级精品课程的现况,将鼓励教师加强相关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在十三五期间争取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及精品课程的突破。

(3)以往的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内容偏少,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已经增加了相关内容。

上一条: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校友会章程
下一条:公共卫生学院2018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