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与硒缺乏
“克山病与硒缺乏”是我院核心通识选修课《公共卫生与健康》中的一次授课内容,旨在通过对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真实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克山病与硒缺乏的关系,以及硒元素对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课程教学目标
1. 了解克山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克山病与硒缺乏的关系;
2. 了解硒的生理功能、推荐摄入量、食物来源。
(二)思政育人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国家忧患意识,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
2.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培养无畏艰辛、积极探索、乐于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从发生在1935年冬天,黑龙江克山县“瘟神”降临的真实案例讲起,介绍克山病的由来及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由此引出克山病的克星,苍生大医于维汉:一生为穷人看病的院士。

克山病防治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于维汉教授,在他近半个世纪的科研工作中,为克山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提出了克山病的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并以此学说开展克山病防治,使全国克山病病情得到了控制。他带给人类无尚的精神将永远照耀后辈们前行的方向。

“治病第一,为农民搞科研”,于维汉从事克山病防治研究以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科研道路。1964年,围绕克山病地区缺硒、缺高锰、蛋白质和维生素E等,于维汉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建起了克山病防治观测站,对1.6万人做了22年的综合性研究。此后,于维汉系统诊治了6000多名各型克山病患者,主持了500多例死亡患者解剖,做了5000多次动物实验。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于维汉始终不言放弃。有一次,他试用葡萄糖、亚冬眠和适当补液的办法,抢救危重病人,收到意外效果。从此,于维汉的亚冬眠和适当补液疗法成为抢救治疗急性克山病人的通用疗法,急性克山病的治愈率由30%提高到95%,成为克山病防治史上的一大突破。
半个世纪干好一件事,原来每年有千百人发病死亡的黑龙江省,自1991年以来已经20年没有急性克山病发生,昔日肆虐猖獗的克山病魔终于被降服。
通过上述思政学习,学生激情澎拜,“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谓苍生大医”,于维汉院士的座右铭同样感染和鼓舞着学生。以于维汉院士为榜样,不只学习,更要传承,传承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精神,传承他为国为民的“大医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