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概况
公共健康与安全是一门面向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了痛风的前世与今生,痛风自然病程的五个阶段,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对青岛大学在校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痛风的预防等。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法讲述了对痛风的认知发展阶段,痛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并重点讲述了如何预防痛风,比如通过运动,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本课程的系列学习,使在校大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公共卫生健康,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今天的饮食与明天健康之间的关联。从而改正饮食中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科学饮食的观念,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提倡积极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
二 案例--思政切入要点—痛风
(一)课程目标
1. 介绍痛风的前世与今生,不同时期对痛风的认知
2. 介绍痛风的自然病程及预防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
1. 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价值观,用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大健康意识
(三)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及过程







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痛风患病率在1-3%之间,且呈年轻态的增长趋势。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基于流行病学的荟萃分析显示,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达13.3%,即我国1.8亿成年人患有高尿酸血症。
在2018到2019年,针对青岛大学15121位学生进行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其结果显示,青岛大学男大学高尿素血症患病率已达38.9%,女大学生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达到了20.5%。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数年或数十年会出现“痛风”。因此,大学生高尿酸血症状况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二三十岁的活法,决定五十岁得不得癌症。根据痛风的发病原因意在说明在校大学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年轻时候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决定了年老以后的健康状况。大学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维持健康体重、限制含糖饮料、酒精饮料、高嘌呤膳食的摄入,同时,增加优质蔬果摄入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风险。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所以,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宣传公共卫生意识,使大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自己的健康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