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季学期,公卫学院秉承“让优秀成为传统”的理念,精心筹备策划了系列高端学术论坛报告,并邀请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的知名学者给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这些高端学术报告受到了学院师生的积极响应,更增强了同学们对学习本专业的深层认识,对学生的学业生涯和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生发出感慨,表示自己受益匪浅。现精选几篇学生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交流。
戚晓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非常有幸能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夏季学期接触公共卫生高端前沿的专业人才,聆听他们在本专业的学术建设和心路历程。对于我来讲,十八场学术报告,即是十八次视野的大开拓。
公共卫生事业覆盖面广,内容复杂。在听了这么多场讲座之后,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和以后所要走的道路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还没有学习专业知识,不能全部理解到位,但是不再是两眼一抹黑,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忐忑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一场讲座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公共卫生专业,我们毕业以后能到哪里去工作,能为国家做些什么?郑玉新教授的话醍醐灌顶。从踏入公共卫生专业门槛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索一个问题,公共卫生以后能干啥?打疫苗吗?仅仅是这个吗?非也,上到WHO下到基层社区,无不渗透着我们公卫人的身影。如果你感性,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在等着你;如果你好动,职防所、社区医院、疾控中心的大门为你敞开;如果你务实,科研之路在等着你大放异彩;如果你文艺,做个技术宅健康软件师有何不可?最让我振奋的是看到郑老师和他的团队出现在汶川地震一线的那一刻,看到他们为灾区群众的所作所为,我明白了,原来,我们也可以在国家遭遇灾害的时候冲锋陷阵,虽然不能和军人消防官兵那样英勇,但至少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记住,我们不是为打疫苗而生的,我们有更重大的责任与使命。
李铎教授接连四场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令我受益匪浅。膳食与人类进化,食物的体内过程,素食与健康问题,膳食营养与非传染性流行病让我在朦朦胧胧中对营养学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看到他在科研上的成就鼓舞了我想从事这方面的激情。原来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的“水”也大有研究意义,原来“软饮料”能“喝死人”原来咱们老祖宗发明的豆腐是最最应该获得诺奖的。还有很有趣的一些事,台湾的素食是一绝哦,非常值得一去。李老师最主要的研究是关于omega-3和omega-6方面的,他向我们详细阐述了他们与直结肠癌、与血栓形成,与心血管疾病,与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方面等的关系。
来自吉林医药学院的王舒然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肥胖与健康方面的问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专业与非专业区别的解析。他说,只知其名词而不知其概念是非专业的表现。他先后列举了关于肥胖的5种概念,给我们传达了一种理念——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书上肥胖的概念是编写他个人认为相对准确的,而我们要知其本末,全面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他还讲搞科研的人要有点哲学思维,辩证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流统教研室的吴义丽老师带我们重新认识了调查问卷。原来一份调查问卷可以写成一本书的厚度啊!她向我们简单的阐述了制作调查问卷的具体步骤以及她的科研成果。她让我了解了即使是一个普通的调查问卷,也蕴涵了百十位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开展调查工作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环境的艰辛,百姓的冷漠与不理解。在这最长的旅途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公卫人的执着与努力。
中山大学的陈雯教授讲述了环境暴露与表观遗传跨代传递的相关学术报告。初中生物知识让我一直以为进化论是正确的,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是不合理的。但是从今天专家们研究来看,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点打破了我传统的观点。最后她带我们领略了一番科研的魅力,要有准确的人生定位,要多方位的了解自己是都具备科研的潜力,如何锻造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马爱国教授给我们讲述了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现在及膳食营养状况的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现进步,疾病也不在是独立的存在。如果某个人既患有糖尿病又患有结核病,他该何去何从?临床上没有二者合并检查的临床科室。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大学生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会融会贯通。现在的疾病形势不再允许我们断章取义。另外,他还给我们介绍了注册营养师的考试内容及本身的价值。注册营养师不同于公卫营养师。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摄取,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测评。营养师是能指导人们合理的膳食,维护身体的健康,而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要有实战经验。这对我们来讲更有价值,但也更有挑战性。据说,目前含金量挺高!
一开始梁惠老师问了我们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假设你现在只有十块钱吃一顿饭,你会选择买馒头还是海参?答案是纵然海参有千般好,我只能含泪选择我的馒头。谁让馒头能填饱肚子,能供给我们碳水化合物。记得在讲维生素A的时候,梁老师让我懂得了刨根问底的可贵。我们都知道维生素A具有抗氧化作用,但是你有仔细的分析过为什么吗?原来,它是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它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自身先被被氧化了。从报告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梁老师的思路很开阔,她能很快的联想与串通。我想这离不开她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那股钻研的劲儿。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很重要。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是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西红柿和黄瓜是可以一块吃的!
汪求真老师做环境污染与健康方面的报告,让我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环境形势的严峻。位于赤道上的一处自然奇观乞力马扎罗山冰雪正在逐年减少,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不复存在,这是多么的令人心痛。发生在日本水俣病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公害病事件,汞从无机状态变成甲基汞这一有机物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多么大的危害。又如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又如兰州的稀有金属与地形之间的联系,又如臭氧在平流层和对流层对人体的不同作用。环境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不要等到全球变暖才觉不妙。。。如果我们做不到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要在小事上胡作非为。
来自复旦大学的屈卫东教授带我们重新认识了水。虽然中国饮水安全问题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不容乐观。他告诫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各种社交网站上的信息自己不懂的不了解的不要传播不要助纣为虐,作为知识分子,要辩证的去思考问题。就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青岛的管网排水系统优良是一百多年德国人的功劳,是不是有点妄自菲薄?据青岛市有关部门发文称,德国修建的排水系统占青岛市不到1%。不了解的问题不随便相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人对事,偏听偏信害人害己。
当然,青岛市疾控中心的姜珍霞主任、姜法春主任、王炳玲主任也分别给我们做了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流感/人禽流感防控、室内降尘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暴露及其神经发育的影响这三场高端的报告。让我们亲身体会到踏入社会我们所要从事工作的真实情况。我们是针对人群开展工作,造福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这就要求我们锻炼自己的口才,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深入基层,要亲民亲民再亲民。如何把高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工作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
对于我来说听了这么多场讲座,收获是颇丰的。首先,学好英语很重要!相当重要!往小了说我们需要用它看文献;往大了说,以后如果有机会去WHO,连英语都说不利索还谈什么理想?都是空想。第二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什么中国知网、SCIENCE、NATURE、柳叶刀等等这种杂志啊官网啊,多去看看,看不懂没关系,关键是得去做啊。第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像薛之谦与前妻旧情复燃这种娱乐新闻我们就尽量降低点关注度吧,毕竟明星那些事像我们这种凡夫俗子是猜不透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细思极恐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时间去打盘游戏不如在单词的海洋里遨游,花点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比什么都来的踏实安心。多看看关于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报道,多看看水污染多么的严重,多关注点国家大事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最后,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打牢基础很重要!树立刨根问底的精神,打破沙锅问到底再问沙锅哪里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有太多可能性等着我们去拓宽,有太多的舞台等着我们去大显身手,有太多的机遇与挑战等着我们披荆斩棘。我们又怎么蹉跎岁月在二十岁的年纪去享受四十岁的安逸?看到这么多前辈为公卫事业付出的心血,我们更应该满怀斗志与激情,像《战狼2》中的冷锋那样不畏惧艰辛,不抛弃信仰,不放弃希望,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努力奋斗!
杨璇:
万分荣幸能够在大三的夏季学期听取到我院公共卫生的老师、疾控中心的一线工作者以及国内知名院校的大拿们主讲的高端学术报告。十几场报告听下来,我也意识到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的渺小。各位老师和他们的团队选择的科研项目,设计的研究方案,也特别有意思。
九月四日,郑玉新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首场报告——公共卫生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的目标简称“3p”,即prolong life, prevention of diseases, promotion health,延长寿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郑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公共卫生医师是人类健康大堤的守护者”,如果将人类从出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去世看做一个程序的话,临床医生是将这个程序中出错的人揪出来,进行诊疗。而我们公共卫生医师的职责,就是维持大人群的排队秩序,控制速度,为人群的健康服务。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期望寿命由36岁增长到76.34岁,婴儿死亡率由千分之265下降到千分之8.1,孕妇死亡率也大大降低。在传染病、营养不良、地方病、职业病、血吸虫等各方面都有了重大成就。
报告的最后,郑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几位公共卫生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如下:伍连德、颜福庆、陈志潜、苏德隆、吴执中、顾学祺、刘世杰、何凤生、他们为我们国家公共卫生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值得我们尊敬和骄傲。
九月四日下午至九月八日下午,我院李铎教授给我们连续做了四场报告,分别是——膳食与人类进化,食物在体内的过程,素食与健康、膳食营养与非传染性流行病。
首场报告中,李老师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和营养科学、询证营养学的定义。
食物在体内的过程报告中,李教授以一张消化系统解剖图展开报告,先简单的概括了食物在体内的过程。然后详细讲解了口腔、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相关消化酶的作用机制,以及消化系统的相关疾病。紧接着介绍了三大产能营养素在体内的分解、消化、吸收、代谢、储存的过程,其中着重讲解了脂肪在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分析了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机体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简单介绍了与膳食相关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以及国际上关于DHA的前沿研究。报告结束时,李教授又生动形象的回答了学生提出的膳食结构问题,通俗的总结了膳食要点“什么都吃,但是什么都不要吃太多”。 李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既阐述了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新型治疗方式,吸引了大家对科研的兴趣,又接地气的介绍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营养小常识,使大家对公共卫生领域有了新的认识。
素食与健康报告中,李教授的讲解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9月7日,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吉林省高校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王舒然教授,应邀来到我校,为公共卫生学院师生作《肥胖与健康》专题讲座。
王教授紧紧围绕“肥胖与健康”的主题展开报告,重点向我们讲解了肥胖的诊断方法、健康危害、流行情况、发生原因。在讲到肥胖的发生原因时呼吁同学们多锻炼身体、控制饮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王教授还跟大家分享了其团队的一些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研究的设计、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生同学受益匪浅。王教授的报告让同学们对肥胖有了更科学的认识,鼓励同学们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身体,增加研究的兴趣。同时也让在场师生对于生活中如何健康生活,健康减肥方面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
在报告中王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你知道一个事物的名称还是概念,决定了你是专业还是非专业人士”,的确,我们不仅要了解,还要精通。这就要我们树立一个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
9月8日上午,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主任姜珍霞教授进行了题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高端学术报告。讲座开场,张教授首先对姜主任在艾滋病防控领域所作的工作和成就做了简单介绍,讲座在同学们热切的期待中开始。姜主任围绕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主题,首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现状,之后重点分析了山东省以及青岛市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她强调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学生中的阳性检出率也逐渐增高,提倡大家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随后,姜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艾滋病的特点、传播途径、检测方法、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同时也向大家介绍了我国政府对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保障。最后,姜主任向大家介绍了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及紧急处理方式等,倡导大家关爱艾滋病人,平等对待艾滋病患者。讲座结束后,姜主任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参会同学和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使大家对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了直观深入的体会,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
讲座最后,张老师做了简要总结,并呼吁广大的预防医学专业的同学关注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倡导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对艾滋病防控的宣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充分发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优势,做个有责任感的“公卫人”,为将来能够为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准备。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姜法春主任主讲的流感?人禽流感防控报告,从认识流感、流感的危害、流感的监测、流感疫苗与药物、学校传染等各方面详细的介绍了流感的现状。
在未来我们要做的是(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工作纪律和任务,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保障防控工作有效有序进行。 (二)进一步加大疫情监测排查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协同配合,继续做好从疫区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疫情排查工作,对排查对象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参与、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追踪管理,严防疫情扩散。(三)进一步做好各项卫生应急准备 各地要严格按照省卫生厅下发的防控工作方案和诊疗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物资储备力度,确保各类检测试剂、耗材、消杀药械和防护用具、临床救治设备等物资储备到位。 (四)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各地各单位要通过大众媒体继续开展预防流感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向社会公众宣传流感预防知识,做好政策咨询和投诉工作。要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防控信息,做好相关解释说明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地要严格遵守疫情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一律不得擅自对外公布疫情。 (五)进一步加大督办检查力度 监察部门要跟踪监察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
梁院长的科学饮食促进健康报告,让我收获颇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饮食是必要的。现代人因为生活压力大,所以很多人都随便的应付自己的一日三餐,这样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最近,随着人们健康养生的观念越来越严重,已经有很多人注重自己的饮食健康。在营养学专家看来,食用多品种的蔬菜,少食肉类多吃粗粮,是个非常好的饮食习惯,也从另一侧面说明饮食要吃的很简单和绿色。吃肉类“腿”越少越好、“吃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很多年前,我国营养专家就对人类食肉方式给出以上说法。不过,饮食讲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则,只有当食物种类够杂,才能使营养均衡。而不是因为某一种食物营养好而盲目摄入很多。健康食谱,不像一般人想像的满是山珍海味,恰恰相反,吃更多的粗粮,更少的肉类;这一系列饮食方法,绝大部分要也适用。很多研究表明,如果你的饮食太过单一,那么你身体的热量就会增加,很容易发生癌症。零食选择越健康越好 油炸类、硼化类、酸辣类……现代人茶余饭后的小零食越来越多,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却不容小觑。最好的零食为酸奶、坚果、水果、银耳莲子羹或麦麸等。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健脑、养心,尤其是有宴请时,吃些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会避免胃黏膜损伤,所以需要在喝酒前用粗粮、杂粮、瘦肉、花生等“打底”。
两周十几场报告听下来,我不得不感慨,大神就是大神,每一位老师都很厉害,值得尊敬!与此同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科的魅力,我对我们公共卫生事业的未来充满着越多的期待,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学业道路走的越来越远!
刘琴心
夏季学期伊始,咱们公共卫生学院的老师们便为我们忙里忙外,先是双选导师,选定导师后参与了老师一系列的实验课题,再就是咱们的高端学术报告了,满满17场讲座,每一场讲座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欣喜。期中不乏有很多咱们老师费心从外校或者疾控中心请来的老师们的精彩讲座,所有的讲座认真听下来感觉比上课还要累,但我却觉得,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我得到的收获比整整一学期的枯燥学习机械复习要多得多。
首先是郑玉新老师的《公共卫生医师》这场讲座,给我们讲了公共卫生的定义特征,公卫医师的社会性质、与临床医师的相异之处等等等等。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这场讲座让我对咱们公卫的职业方向或者就业等的更深认知,而是郑玉新老师的一句话:咱们公卫跟临床不一样,咱们处理的都是涉及无数生命的大事件,而临床处理的都是一个个小的生命。是啊,03年公卫的兴起不是因为人们的提前预见性,而是因为那场非典夺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留下的血淋淋教训。之前,如果没有大的疫情,人们不会想起还有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这种学科,人们不会想起还有一直默默奉献的叫做公卫医师的这类人。就像古时扁鹊为一代名医,高超医术流传千古,但谁还记得他有两个哥哥都是更胜一筹的医生。只是他们总是在病情很轻的时候就能给予根除,让病人免除了重病缠身的危险,却也让世人误以为他们是平平无奇的庸医。可悲可恨!但是幸而我生在了一个预见性的时代,现在人人都知道了预防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都能够配合国家配合疾控完成必要的预防措施。可喜可贺!相信在我们公卫人的不懈努力下,公卫的3P:延长寿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一定可以顺利推进,我们公卫的明天也必定更加光明!
李铎老师的接连四场讲座分别说明了“膳食与人类进化”的关系,“食物的体内过程”,“素食与健康”,“膳食营养与流行病”。考虑到我们有低年级的听讲者,所以李铎老师所讲浅显易懂,却又循序渐进妙语连珠,让低年级同学能听懂,让高年级同学发深思,这样的讲座听一场就能获益匪浅何况老师竟然挤出宝贵的四天时间来给我们进行一系列的讲座。再加上王舒然老师的“肥胖与健康”,这几场讲座让我对饮食、营养、健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也纠正了我对营养的一些误区。
姜珍霞老师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可以说是夏季高端学术讲座中最high的一场讲座了。因为社团和学生会的原因,我之前听过很多场有关艾滋病的讲座,本以为这场讲座也是通过一系列大数据和图表来显示世界中国乃至青岛市的艾滋病预防进程和严峻现状,或者用催人泪下的红丝带组织的视频来打动现场听者。但姜老师却用自己最真实的工作经历,最真实的人和事件来告诉我们她眼中的艾滋病和人人视如蛇蝎的男同女同。这些人跟普通人一样,也存在纯洁的爱情,而且是终身不可逆的。也许这种现象跟中国的传统理念相悖,但我们把异样的眼光投向他们时对他们是一种怎么样的伤害啊。希望我们能够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同性恋者吧,他们背负的实在是太多太累了。
姜法春老师的“流感/人禽流感防控”这场讲座告诉了我们流感是什么,流感病毒是什么,流感的变异,流行病学特点,流感的疾病负担,流感网络检测等等。其中有一点让我陷入沉思。都知道流感病毒大多是携带于家禽家畜上的,那我们如果把这些动物进行大规模的治理甚至大规模的取缔中小型卫生条件差的养殖场,是不是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呢?泱泱中国,不知在每个省市有多少所谓不卫生的养殖场,甚至在农村每户人家都会养家禽。如果这些家禽家畜都要像大城市里的那些如哈士奇小泰迪一样的宠儿一样进行管理喂食甚至洗澡除虫,花销将多么巨大。那如果取缔中小型养殖场,将会有多少人失去自己的职业,甚至有一些激进分子会用自己的性命对国家的取缔进行抗议。我所知道的就有一位,家里好好的养殖场突然被封,数千只家禽家畜被活活砸死,数十名工人失去了工作这个养殖场的老板瞬间觉得人生无望,遂抛下自己年事已高的双亲、嗷嗷待哺的婴孩投河自尽,之后家人才知道本来是有一笔补偿款应该到账的,却不知那笔救命钱现在在哪里,他们只好一层一层的进行上访。都知道畜牧业与国家的GDP是挂钩联系的,我们是时候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稍稍停下奔跑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的路到底是不是正的,自己的鞋带是不是已经开了。只有做好规划做好防范我们才能发展的更好。这场讲座对我的触动还有流感疫苗。这疫苗可以说是预防的代表作了吧,毕竟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没有之一。流感对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医务者的侵袭是最严重的,而儿童孕妇医务工作者对社会对国家所能做的贡献又是难以计数的,通过流感疫苗的预防,这些人的患病率、死亡率都将大大降低,从而为中国的奔腾发展积累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资源。疫苗何其神奇何其重要,但前两年出现的毒疫苗事件还是不是的涌入大家的心头,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咱们的卫生监督系统将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让民众放心。同时外国的死亡报告体系和中国死亡报告体系的相异让我感受到了医疗事业的不足,这或许跟我国的人口庞大基数有一定的联系吧。但我作为一个医学生和一个普通就诊者,还是有很大的自信相信今后我们的医疗服务人员的素质和就诊者的素质都将提升,现在频繁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医闹事件相信在以后都将在医患的和谐就诊心态下销声匿迹。
吴义丽老师的“问卷调查的设计及数据分析”告诉我们如何设计一个标准的调查问卷,并且通过几个近乎完美的调查问卷系统讲述了问卷调查设计所遵循的全面严谨细致准则。也对我们现在的卫生统计学做了一些浅显的铺垫。相信通过秋季学期的《卫生统计学》学习,我们能将统计学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杨峰老师的“免疫规划形式、任务与挑战”跟我们讲述了免疫的发展历程、工作现状、面临形势、问题与挑战。这场讲座对于春季学期刚学习完《医学免疫学》的我们可以说是一次小小的复习,讲座中不时会出现课本上熟悉的事例和图片。但这场讲座所说的问题与挑战也让我陷入思考。所幸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全覆盖的疫苗冷链管理系统和全市的AEFI监测处理系统,还有联防联控的应对措施。
汪求真老师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和王炳玲老师的“室内降尘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暴露及其神经发育影像”两场讲座都涉及了现在热议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室内降尘也就是半挥发性有机化合SCVOCs在室内灰尘中大量存在,这种有机化合物对神经发育具有强烈的毒性,特别是婴儿对这种有机化合物的摄入远超成人几十倍。讲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甚至跟我们讲述了不同情况下净化器的购买,还有对抗PM2.5可以选择佩戴的口罩类型。
屈卫东老师的“公共卫生:历史转折与挑战”可以说是非常“有爱”了。老师说他本来准备的题目不是这个,但他听说这个讲座是面对我们时赶紧提前改变了演讲ppt,打算着重给我们介绍公卫。公卫是问题的发现者,是解决问题的斗士,是健康福祉捍卫者。同时他也介绍我国的饮水现状,有显著成就,却也还任重道远。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的公共问题还有很多,例如互联网资讯的合理运用,风险评估,器官芯片,从暴露组到暴露科学,人工智能,干细胞和器官替代新媒体的利用等等。
最后一场讲座是崔莲花老师的“肿瘤与流行病学”,感谢老师抽出宝贵的周末时间来补因为自己身体不舒服而落下的讲座。这场讲座跟春季学期刚学完考完的病理学里面的章节相联系。回顾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东西。对肿瘤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通过为期两周的夏季学期高端学术讲座,我对咱们公卫对整个医疗卫生或者环境现状有了更为客观的认知,也对很多现状进行了深思,也许我现在的力量还不够,但我相信通过本科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我定能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赫
这次的一系列的高端学术报告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终于了解到我们专业的详细的方向明确的研究,前沿的报告。见到了很多学术界的大佬们,真的十分荣幸。
每一次的报告都是打开了一扇大门都是老师教授们把知识融汇后,向着一个具体的方向去突破,做出更深层系的研究。未知的东西是无限的,我们的探索将是无限的。
每个老师讲述了他目前研究的课题,我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分类,大概分为:一、职业规划。包括郑玉新教授讲述的公共卫生医师和马爱国院长讲的我国营养师职业概括。二、人的个人行为与饮食方式造成的健康与疾病问题。包括:李铎教授的膳食与人类变化、食物在体内过程、王舒然教授的肥胖与健康、李铎教授的素食与健康、姜珍霞老师的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李铎教授的膳食健康与流行病、崔莲花教授的肿瘤流行病学、梁慧教授的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讲座、汪求真教授的肺结核和糖尿病的双重负担及维生素D的作用、屈卫东教授的饮水与健康。三、环境中的疾病和环境与健康。包括:姜法春教授的流感和禽流感防控进展、吴义丽教授的雾霾与人类健康、杨峰教授的免疫规划的形势任务与挑战、陈雯教授的环境与健康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吴义丽问卷调查的设计及数据分析。
第一部分的讲课让我了解到了公共卫生医师和营养师的这两个职业的进程。原来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有那么多岗位进行选择。感性可以去妇幼保健院和精神卫生中心,理性可以去中毒急救中心、放射卫生防护,好动可以去基层指导、防艾科传防科、公共卫生应急、慢性病防控,安静可以做公卫专家、普通助手、食品安全、卫计委、健康软件师、健康类编辑。营养师的考核是一个考试,必须要有证书才能证明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知识储备量,然而更重要的是临床的实验和一到两年的工作经验。医院设有营养科,作为营养医生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也有营养顾问,可以在一些企业或者营养理疗诊所指导公众合理饮食。毕竟大家说we are what we eat也是有一些道理的。大家也是比较信这个的。终于让我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和恐慌。虽然无法想预期一样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活跃在手术室和血肉之间,不过能够指导自己和身边的人合理饮食从日常生活中改善身体状况或者能够对大量的人群的健康问题做出分析的控制,也会很有成就感的。
第二个部分是人的个人行为与饮食方式造成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这是很多教授老师提出的饮食指导,更是对于人们的饮食习惯。这个很像是对于2016年的膳食指南的更深入的解释。马院长讲了很多关于糖尿病与结核病的关系,并发表了一些病人的日常注意事项,其实同样适用于普通人。1平衡膳食谷类为主。对于最近出现的柳叶刀的最新研究终于有专业的教授进行辟谣,那得出的吃脂质更容易活得长吃碳水化合物多不容易长寿的研究结果都是假的。让我感受到一个真正做医学研究的人的认真的态度,和面对这些经常在朋友圈流传的假消息的理直气壮的用证据反驳,让我很佩服。2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足量饮食。防止微量营养素缺乏和不足,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缺铁性贫血等,此外,微量营养素充足可有效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足量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有利于体内毒素有效排除3肥胖者和超重应控制总能量的摄入,维持健康体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供应,包括供能物质、蛋白质及维生素都要高出普通糖尿病患者,以适应肺结核治疗时的营养需求。应禁食各种高糖食品和含糖饮料,高脂食品也要加以限制,维持健康体重。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餐主食量不超过克,这对血糖控制有利。老师也建议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因为含糖饮料的添加糖基本为果糖,人体内无法代谢,只能通过肝脏代谢,然而肝脏的代谢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得脂肪肝。4消瘦者应增加能量的摄入,提高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和数量。结核兵患者常伴有消瘦,适当控制米面和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少食多餐。吃适量奶类、大豆及其制品、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适量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坚持户外运动,根据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量,量力而行,顺序渐进并长期坚持。活动同时可降低机体胰岛素抵抗,对降低血糖有积极的作用。多晒太阳,光照课提高机体维生素D的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神经肌肉的功能,对糖尿病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意义。6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酒:吸烟可使咳嗽加剧,结核病灶扩散,增加由糖尿病引发的血管病变,饮酒能则增加抗痨病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可诱发低血糖,少吃辛、辣、咸、熏、靠类食物。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掩着口鼻,不随地吐痰。被褥要长晒,勤换洗。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有毒、有害、腐败变质的食物。7充足睡眠,防止疲劳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维护机体良好的免疫机能,规律作息时间、不熬夜,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6-8小时。过度疲劳不利于患者的治疗的康复,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人类的一步步进化也是与膳食习惯有关。从直立双手解放,采摘食物又到了农耕时代,人类从游牧到了定居,开始形成部落,到后来形成国。慢慢的形成现在的文明社会,感觉膳食方式也是在一步步影响我们。
对于疾控来的老师,他们讲的都是很实在的东西,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很有说服力、吸引力。也比较实用。我比较有印象的是艾滋病防控的一位老师,也是我们张东锋教授的老同学。讲述的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艾滋的知识。艾滋病主要的得病主要是男男一起“玩”的几率很高。主要原因是肛门的细菌很多,再就是容易出血。没想到的是青岛竟然是山东艾滋病病人最多的城市,而我的家乡莱芜是艾滋病人最少的城市。从一个思想保守的城市来到这个艾滋病人最多的城市我表示很惶恐。这同时让我了解到了青岛的另一面,老师的经历丰富让我瞠目结舌,近到青岛海波和公园是同性恋的聚集地,远到国外吸毒人现场的拍照以及采访。让我感受到新世界大门的打开,也让我感受到艾滋病潜在人群的恐怖。还好老师说唾液传播的几率很低,而且性传播的几率也很低。目前有很多治疗的药物已经取得很良好的进展了,可以基本抑制病毒至无法检测的低浓度,不会具有传染性也不会传染给后代,同时患者的寿命也会大大延长。同时老师给我们一些建议:1尽量做到禁欲2尽量保持单一性伴侣3尽量带套。非常实用
还有老师讲环境对人体造成影响的。讲的两个比较让人们惶恐的一个是甲醛一个是雾霾。一个是室内装修会挥发出的有毒物质。另一个是现在我国比较热门的大气污染。因为我之前因为柴静的穹顶之下而了解了一些雾霾的影响,这貌似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每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总会面临这样的环境污染问题。用环境的代价来换取我们的经济的发展,其实是在用我们的生命来透支经济。我们生活在这样不干净的环境中其实是无处可逃的,可悲可叹。
我在听了讲座之后想了很多,一些都是我的一些想法,被老师启发后由有了新的感触。总的来说每场讲座的价值都很高,能听到这样的讲座也是心灵的一次冲击感觉很满足。
刘浩东
从九月四号到九月十五号期间,青大举行了为期两周,包含十多位在营养,卫生,健康方面有特高造诣的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另一方面也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吧。
第一场,郑玉新教授身先士卒,给我们讲述了什么为公共卫生医师,预防医学的关注点,作为以后为公共卫生视野献身的我们现在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做起。说实话,我本以为自己对预防医师或公共卫生医师了解已经够全面得了但是听了郑教授的演讲后,才发现预防医师工作的广泛性,必要性以及有效性。这让我对我国的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有了一个更为乐观的预测。
九月五号到九月八号,来自澳大利亚的李铎教授共进行了四场演讲,主题分别是膳食与人类进化,食物的体内消化过程,素食与健康以及膳食营养与流行病。这些主题看起来是四个分离的部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这四个部分是彼此相连的从膳食与人类进化的古代史到膳食与流行病的现代史,李铎老师似乎用一种时间顺序的逻辑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在想想真是用心良苦。而素食与健康部分是我和市委重点记录的一堂课。这堂课上李老师从反面入手,从美国人高aa的角度出发,说出高aa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从而引出素食这一学说。后来讲述了素食主义者分类,食物种类,列出了自己两名博士生的论文,分别证明了素食对非传染病的保护作用以及素食降低心血管发病率的功能等等。然而这四堂课在前期李老师讲述比如理解要求不高的内容时我们都好接受,但是到了食物在人体内复杂的分解过程时,有的真的跟不上李教授的讲解速度,似懂非懂,只能听个大概。而李老师的四场讲座中没有关于肥胖的内容,这时王舒然老师的出现及时填补了空缺,肥胖真不是一个好东西,就像王老师说过的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健康的胖子。肥胖者的各种发病率都远远高于正常人,而不光从健康问题在当今普遍看脸的社会健美的身材也成为被人看好的一种标准。李铎教授和王舒然老师的两座有机结合,更加全面的拓宽了我们队健康的理解。
八号上午是现场气氛最为活跃的一堂课,姜珍霞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关于艾滋病的相关内容。而更加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如此文静的老师,为了采集这方面的信息,能深入gay圈,毒巢等,此等体验和胆识是我们更加敬佩的。然而开车似乎更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老师讲述的敏感话题更加点燃现场气氛,我们也拓宽了在这一方面的知识面,才知道这方面我们了解的还是不足。
十一号上午,姜法春教授的课程是流感预防与进展,由于教室是在博知楼311我们去的时候人已经满了,不得不市委离开。下午,吴义丽老师讲述了问卷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
十二号上午,我们有幸请来了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杨峰教授给我们讲了免疫规划形式,任务与挑战有点像上学期学医学免疫学的感觉。下午,陈雯老师给我们讲了环境与健康的表观遗传学机智,老师放的ppt上记录了染色体基因的遗传分布方式,好像我们回到了高中时代,但是高中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听得天花乱坠。
九月十三日我们亲爱的马爱国教授披挂上阵,讲述我国营养师职业概况,从以前就听过马爱国老师讲的课,虽然内容和以前没多大变化,但是听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1998年起为山东省医学营养学重点实验室和医学营养研究所负责人。现为青岛市政协委员,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2004年以来,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聘为第十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被卫生部聘为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保健管理条例起草及论证工作委员会委员。下午崔莲花教授的课因故取消。
十四号上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梁惠老师讲述了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讲座,因为听过了李铎老师之前讲过的关于营养的内容,所以听起来有种异曲同工之妙的感觉。下午,汪求真老师讲述了肺结核糖尿病的负担以及维生素D的作用
十五号上午,朴金梅老师的课因为自己起晚了,所以没赶上。下午最后一堂课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屈卫东老师演讲,郑玉新教授是他的良师益友,两人有些多年的交情,讲述了饮水与健康。到这里才发现,李铎老师王舒然老师加上屈卫东老师的课这才是关乎人类人体全部的方面。我国由于工业发展处于中期,水资源污染成上升姿态,而由于饮水污染引起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夏季学期是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探索,旨在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人文情怀、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各学科通过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开设科学、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高水平学术报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成长。讲真,通过这两个星期的讲座,才发现我们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远远不足,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讲师都很有气质,而这种气质的身后,是他们平日里刻苦钻研,解决了万千难题后所磨炼出来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大三,已经不再是大一大二时的吊儿郎当的小屁孩了,现在就应当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为自己负责,不要把美好的青春时光都浪费虚度。而联系这些教授所讲的内容,我们大学生现在日常生活大多不规律,很多大学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把每天晚上当做自己放松的时间段,导致晚上睡眠不充足,白天上课没有精神,从而严重影响听课的效率,这是非常不值得,也是不合算的。所以平时尽量要在十一点之前睡觉,最晚也不能超过十二点,睡前一小时不玩手机,保证休息量,从而保证学习的效率。另外,现在的大学生饮食特别不科学,现在青大外面的小吃街繁荣昌盛,吸引了大量学生,这些小吃是非常不卫生的,对身体的损害很大。另外,大学生活是非常轻松的,没有高中时的紧张,所以大学生的伙食也特别随意,有些挑食的学生平时不吃的东西现在更加不吃了,这对健康是非常不好的。还有,懒惰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同时伴随着的是拖延症,反正时间多,能拖一会是一会。殊不知,在当今竞争力激烈的社会,具有拖延症的同志是绝对不会又在时代的前沿的。同时手机也是大学生的精神鸦片,手机不离身,低头族比比皆是,一玩就玩到深夜,加上拖延症,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愈演愈烈。这样看来,大学生的毛病真不少,想要从这么一个混乱的环境里走出来,可谓任重而道远。
刘莹
2017年夏季9月4号到9月17号,公共卫生学院组织开展了有关本专业的高端学术讲座,请到了青岛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及青岛疾病控制中心的几位老师根据他们的研究和工作为我们做了报告。在听了为期两周的报告后,我受益匪浅。
9月4日上午,郑玉新老师关于“公共卫生医师”的讲座拉开了整个夏季高端学术论坛的帷幕,老师首先介绍了公共卫生的概念和特点,让我们更透彻的了解我们学习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目的和使命;老师还从国际和我国两个方面分析了公共卫生这个专业,然后重点介绍了我国公共卫生的成就和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我国的公共卫生工作涉及延长寿命,传染病,营养不良,地方病,血吸虫病,职业病等方面,其中在延长寿命方面有着尤为显著的成果,将我国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6岁延长至2015年的76岁可谓是对国人最大的福音。老师将整个生命过程比做一条从出生到死亡的路程,所有人排着队徐徐前行,公卫工作者作为一个秩序监督者,维持着整个队伍的正常行进,并尽全力让整个队伍走的更远,而医生则只针对急于走向终点的“插队者”,将其重新拉回队伍,这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相互依存。这个比喻形象的向我们介绍了公卫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的不同,也强调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同学们心中对这份工作的落差和不自信。
郑玉新院长还介绍许多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吴执中,顾学箕等,以及自己的公共卫生医师的经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执着,热爱和献身精神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感。
9月5号到9月8号的每天下午都是李铎教授的讲座。李铎教授研究的是食物营养方面,所以他的讲座均与食物有关。分别为“膳食与人类进化”,“食物的体内过程”,“素食与健康”,“膳食与流行病学”。李铎教授的观点是“什么都吃,但什么也都别多吃”,合理的搭配膳食才是健康的关键。在前几场讲座中李铎教授讲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身体各部位在食物消化吸收中的作用;以及各类膳食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如高脂肪膳食会影响智力发育,绿叶蔬菜的摄入会降低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等。李铎教授也用亲身经历和中西方饮食差异等作为例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类膳食对身体发育及疾病的影响。不得不说,李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增加了很多的知识,也意识到了平时膳食的不足,也让同学们对于公卫营养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向往。
最后李铎教授还给了我们关于日常饮食的建议:吃动平衡,健康体重;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少油少盐,控糖限酒;杜绝浪费,新兴食物。
9月7号上午是来自吉林医药大学王舒然教授的讲座——“肥胖与健康”。肥胖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中国,肥胖患者的比例逐渐上升,不过不少人并不将其看做一种疾病,其实在1948年,肥胖就被看做疾病的一种,到2002,肥胖已经成为国际流行病之一,所以肥胖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我国也不例外。我国肥胖有数量大,发展速度快,中心型肥胖多,超重人数多,未成年人严重等特点。王舒然老师就肥胖的概念,分类,诊断方法,对健康的危害,流行状况,发生原因等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肥胖的现状。肥胖分为三种,分别是遗传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判断肥胖的方法有很多种,总体分为三类:人类测量,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人体测量方法又包括BMI标准和腰围,腰臀比标准。BMI=体重/身高^2,国际上对于BMI指数有着一套测量标准,但中国人体质,饮食等方面和西方有着差异,所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标准。在中国,BMI小于18.5属于营养不良,大于18.5小于24则为正常体重,大于24小于28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根据WHO标准,男士腰围≥102CM,腰臀比≥0.9,女士腰围≥88CM,腰臀比≥0.8则视为上身性肥胖。
肥胖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和很多疾病都有关系。我国超重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3~4倍,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3倍;90%以上的腹型肥胖者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清总胆固醇,高血清甘油三酯。儿童肥胖则会影响当前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甚至延续成成年肥胖。
最后,王舒然教授也给出了有关肥胖的营养防治。一,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久坐,每周增加有氧活动至150分钟。二,调整膳食模式。吃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增加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三,控制能量摄入。减少每日的摄入量,可以通过增加咀嚼次数实现,但也不能过度减少,控制体重在6个月内减少5%~15%即可。四,膳食治疗+运动,即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
九月八号上午,来自青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的姜珍霞科长为我们做了有关“艾滋病预防控制”的讲座。姜科长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我国近几年艾滋病的发病情况。到2016年底,我国有66.5万例HIV感染者和病人,其中山东有9115例,列全国第17位。全人群HIV感染率为0.05%,可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最常见的为性传播,且男性同性传染率很大,在15~24岁阶段的男性HIV感染者中,同性性接触传播占69%。
HIV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和组织液中,且对外界抵抗力弱,其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病毒含量最高,而其他体液如唾液,眼泪等的含量很少,尚不足以构成威胁。感染HIV后会出现窗口期,大概2~12周,平均45天,在这期间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已经含有大量HIV,有很强的传染性,在这时期可导致输血感染HIV。HIV感染者不能维持最低抗病能力时出现很多难以治愈的多种病症,很多病人最后都死于这些疾病。
老师还讲了艾滋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并重点讲了我国现在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我国在与有关艾滋病的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各地的疾控艾滋病科都可以做免费的检查,一旦确诊,还可以接受免费的治疗。目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效果很好,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将血液中的HIV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降低传染率,并且怀孕的患者生下的宝宝是健康的。目前疾控为职业暴露的人免费发放HIV阻断剂和押品,生活暴露的人除非确定对方是HIV病人或感染者,否则不予发放药物。
姜老师还为我们介绍防艾科的工作,很艰苦,很危险,让我们对公卫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来自预防疾病控制中心的姜法春主任为我们讲了“流感/禽流感防控进展”。姜老师首先介绍了全球性的流感的来源,人类流感的分类,及每一类感染的范围,让我们对流感有了更专业的认识。同时,姜主任还有以往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介绍了流感的危害,流行特点等问题。对于流行病,人们最关注的大概是疫苗了,但流感病毒变异度超高,并不能制出可以预防所有流感的疫苗。
来自中山大学的陈雯教授的讲座是“环境暴露与表观遗传跨代传递”。这是一个我目前的知识未涉及的新鲜知识,陈老师首先介绍了表观遗传的概念,以及表观遗传调控的模式和意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父亲或者母亲的一口食物,一个行为,一种心情或对环境改变所做出的决定,很可能就会影响子代甚至多代,虽然子代并未经历那些事。而且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不仅补充了“中心法则”所忽略的问题,而且表观遗传信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时间,空间和方式,好多用DNA序列不能解释的现象都能找到答案。
梁惠院长的“科学饮食,促进健康”讲了多种营养素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非常贴近日常的生活。不仅介绍了各种营养素与哪些疾病有关,还告诉了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如何补充和控量,非常实用。
这场高端学术讲座为期两周,还有好多老师都带来了他们所在的领域的精彩演讲。如:吴义丽老师——问卷调查的设计及数据分析;杨峰老师——免疫规划的形势,任务与挑战;马爱国教授——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现状及膳食营养状况;汪求真老师——环境污染与健康;王炳玲——室内降尘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暴露及神经发育影响;屈卫东教授——饮水与健康;崔莲花教授——肿瘤流行病。每个老师的演讲虽说风格不同,但都非常专业,让我们受益匪浅。而且每个老师在自己工作的领域都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这也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
非常感谢学院能为我们举办这样一场大型讲座,也感谢各位老师能抽时间来为我们作报告,两周的讲座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专业的知识,也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公共卫生这个专业,为我们以后成为合格的公卫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欧阳静
2017年青岛大学夏季小学期,公共卫生学院选择用两周的时间举办多场高端学术报告会,一是让同学们和更多人认识了解公共卫生事业,二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9月4日到15日,来自各高校的教授以及青岛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共进行了17场报告会,我整理了各位教授的报告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内容如下:
首先,9月4日,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玉新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公共卫生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一.公共卫生的定义与职能:SARS爆发前,我国无明确定义;公共卫生指通过组织社会一起努力,改善环境卫生状况,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方式,提供医疗服务。二.公共卫生的目标有三(3P):1.Prolong life—延长寿命;2.Prevention of diseases—预防疾病;3.Promotion health—促进健康。1949年,我国平均寿命36岁,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到2015年,我国平均寿命到了76.34岁,这是一个极大地成功。三.公共卫生的特征:社会公正、科学性、政治内涵、预防第一、专业动态扩展、多学科和学科交叉、与政府有密切联系、公共产品等。四.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基本公共卫生功能框架,提出公共卫生要保持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五.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内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六.我国公共卫生取得的成就:1.传染病,像天花、脊髓灰质炎、麻风病、乙肝、水痘、伤寒等;2.营养不良3.地方病,如碘缺乏、氟中毒、克山病等;4.职业病5.血吸虫,我国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功。七.郑教授介绍了几位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像伍连徳、颜福庆、苏德隆、吴执中、何凤生等,他们都在公共卫生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另外,郑玉新教授还介绍了自己作为公卫医师的经历,让我们对公卫医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肃然起敬。八.最后,郑玉新教授给出了不同性格类型的公卫学生适合的不同公共卫生事业,并欢迎同学们加入这个事业。郑玉新教授简单明确地介绍了公共卫生是什么、搞什么,给处于迷茫中的同学们提供了方向。
接下来,9月5~8日,李铎教授用4天的时间给我们做了4场报告。首先讲了膳食与人类进化,又讲了食物的体内过程,到素食与健康,最后做了膳食与非传染性流行病的报告。一.膳食与人类进化:人类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而环境中又以饮食为主,饮食中的产能营养素如蛋白质能加速动植物以及人的早期生长;非产能营养素如维生素,脂溶性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的维生素A、D、E等;矿物质,衡量的Ca、P、K、Na等,微量的Zn、Fe、硒、铬等;水,包括软水、硬水、淡水、咸水、超纯水、结晶水。李铎教授还介绍了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新兴食尚。二.食物的体内过程:李铎教授在这场讲座中主要介绍了食物从口腔进入到排出体外中间经历的各种器官及其作用过程。1.口腔:简单介绍了口腔的解剖结构分泌的物质如唾液等对食物的初级作用。2.胃:分泌胃液,酸以及各种酶,起储存、混合食物的作用,胃内的各种酶和胃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传递。3.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长5~6米,食物分解后的各种小分子营养物质主要在此处被吸收。在此处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若小肠能够吸收某种物质的蛋白质大分子,则对该物质过敏,解释了食物过敏的机制。三.素食与健康:这场学术报告是围绕李铎教授的研究内容展开的,主要是对深海鱼油,即EPA(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AA)的研究,同时李铎教授还提出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南。四.膳食与非传染性流行病:主要讲了不同膳食对某些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1.膳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高盐膳食与脑猝呈正相关;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加工的肉类可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而鱼和禽肉则可降低风险;牛奶与奶制品与肠癌呈负相关,但却能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2.膳食与老年痴呆:高脂肪膳食可影响智力。最后,总结起来李铎教授关于膳食的观点就是:什么都吃,但什么都别多吃,保持体重稳定。这就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9月7日,来自吉林医药学院的王舒然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肥胖与健康的报告王教授幽默的语言和其有趣的报告极大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报告主要内容为:1948年,WHO首次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1.关于肥胖现状,王教授首先给出了肥胖概念和分类,从概率上讲,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2.肥胖有极大危害,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胆道疾病、肿瘤等。3.世界上90%的肥胖属于腹型肥胖,而腹型肥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三高,还会带来经济和社会危害。世界肥胖排行榜前八为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埃及、德国。中国排位第二,因此控制肥胖对我国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4.我国肥胖特点有:数量大、发展速度快、中心肥胖多、超重数增加、儿童肥胖多。肥胖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预防肥胖主要是管住嘴,迈开腿;很简单的六个字,但贵在坚持。5.王教授最后为我们展示了他的研究课题及现状,包括对胃肠激素、线粒体损伤的研究。王舒然教授的报告应该引起我们深思,虽然现代人更喜欢骨感美,但肥胖的数量逐年增加,而肥胖会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且很难治愈。因此,预防肥胖应该是我国目前一个重要任务。
9月8日,青岛市疾控中心的姜珍霞教授根据其工作内容及经验为我们带来了艾滋病预防控制的讲座,因其结合现实生活情况的形式,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国家现对艾滋病投入很大,提供免费的艾滋检测和免费药物治疗,效果还比较好。对于艾滋病患者在药物控制情况下,可得到健康孩子。艾滋病主要在15~24岁男性中发生,其中69%由于同性传播。山东省艾滋病发生前五城市分别为济南、青岛、临沂、菏泽、烟台。姜教授在专业方面具体介绍了艾滋病的特点:HIV(后天性免疫缺乏症)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可继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症状无特异性;病死率极高。HIV有窗口期(从感染到体内检测出抗体之间的一段时间,2~12周,一般45天),窗口期内艾滋患者有极强的传染性,容易输血感染。另外,姜教授给我们提出了职业暴露得病概念--职业人员在执行工作过程中被感染。姜教授很敬业,深入gay吧、吸毒场所、小公园等地点进行研究调查。姜教授的报告以及工作经历体会让我们更加了解疾控中防艾科工作的内容,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份工作一定的危险性。
紧接着,同样来自青岛市疾控中心的姜法春教授在9月11日为我们带来了流感/人禽流感防控进展的讲座。主要讲解了流感的特点,尤其是其流行性、传染性和季节性;以及引起流感的病毒易变异的特点。另外还介绍了我国抗流感历史以及流感预防方面知识。同天,青岛大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副教授吴义丽作了报告—问卷调查的设计与数据分析。让我们了解了真正的专业问卷的组成,而不是我们平常逛街时被发的小问卷。
9月12日,青岛市疾控中心的杨峰教授,分析了免疫规划形式、任务与挑战。免疫经过控制-消除-消灭的阶段,杨教授就天花、麻疹、乙肝等疾病为我们解释了目前免疫的成就以及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中山大学的陈雯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高大上的专业报告,环境暴露与表观遗传跨代遗传---表观遗传修饰是指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赋予基因组另外一种形式的记忆功能,它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但可遗传。其调控模式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陈教授的报告中还提到表观遗传的核重编程,跨代遗传表型以及印记基因等专业知识。
另外,13日,我院马爱国教授结合具体课题作了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现状及膳食营养现状的报告。报告最后,马爱国教授还为我们讲解了注册营养师职业现状。14日,我院院长梁慧教授以简单朴实的方式为我们带来了科学饮食,促进健康的报告。通过对各种营养素的讲解对我们的膳食做出了建议。汪求真副教授带来了环境污染与健康。主要讲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公害病,如水俣病。15日,王炳玲教授报告内容为室内降尘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暴露及其神经发育影响,为我们生活中房屋装修及后续等实际问题做出建议。来自复旦大学的屈卫东教授报告题目为饮水与健康,报告中包括历史饮水问题及成就和未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最后,我院崔莲花教授带来肿瘤流行病学的报告,揭示全球肿瘤流行概况,并就宫颈癌、肺癌、肝癌等具体肿瘤做出讲解。
两周的高端学术报告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公共卫生内容及学习方法,同时也在各方面引起不同的同学们的兴趣及思考。在学术研究方面,教授们在报告过程中就一个小问题就可以发现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确定是否值得研究。我们也应该注意观察,从生活中的小事情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不怕问题小,但勇于实践,贵在坚持。
康晓:
历时两个周,17场讲座,夏季学期学术报告落下了帷幕。在这两个周里,学校邀请了许多校内外知名的学者,老师来为我们讲解一些关于我们专业的深层次的知识,为我们以后的方向作指导,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职责所在,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个学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也是几乎每个老师都提过的,就是我们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对象是人群,我们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尤其是汪求真汪老师的讲课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伦敦的烟雾事件,因为工业革命,工业迅猛发展,大量烟雾的释放,致使气温逆增,空气静止无风,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严重威胁了居民的生命安全健康。说实话,当我接受到这个新知识的时候,我是非常震惊的,公共卫生这么一个医学专业竟然和历史,和地理有关系,是我从没想过的。我也是从心里认识到,我们绝对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还要拓宽视野,思考问题应该考虑的尽可能多的因素,任何现状都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
就像崔莲花崔老师所讲的肿瘤流行病学,肿瘤的发病率在上升,原因是什么?我只想到了环境因素,思路还是太窄,让我眼前一亮的一个因素就是:诊断技术的提高。这可以说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前的时候,可能很多肿瘤客观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检测出来,数据毕竟只是数据,还需要我们去分析,我们也不能完全的依赖数据,毕竟我们有思考的能力。关于肿瘤的地域分布,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中国肝癌高发的地区是哪?我当时想着是南方,因为南方人什么都吃,而且记忆中上海好像有一次甲肝大流行,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老师公布了答案,广西那一带是肝癌的高发地。因为梅雨季节,东西容易发霉,黄曲毒素又是肝癌的一大诱因,所以就有了肝癌的高发率。
还有一件事,就是在老师问及肝癌的病因的时候,我只想到了饮酒,却把HBV给忘记了,明明已经学过了,却不会学以致用,还是死学书的后遗症,以后一定要改掉。
印象很深的还有就是日本这个国家,他们国家寿命很长,这也是有多重原因的,就比如他们的饮食方式。
李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膳食与人类进化的关系,四川火锅,内蒙古的烤羊肉,环境,尤其是饮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如此大的不同。李铎老师还向我们着重强调了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功用,对素食主义的人群的重要性。深海鱼油中含有较多的ω-3不饱和脂肪酸,ω-3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并且老师详细介绍了各类营养素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引用了非常多的文献。老师建议素食主义者多吃些发酵豆制品,里面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2。还向我们讲述了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让我们收获了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通过李老师的讲座,我们学习到了膳食营养与非传染性流行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一个设计合理的平衡膳食可预防非传染性流行病的发病风险。李铎老师给我们讲了四场讲座,我真的很敬佩他,很感谢他。
我们的梁惠老师也向我们讲述了各种营养素及其相关疾病。内容非常丰富,我觉得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同时还辟了许多的谣,因为内容实在太丰富了,让我用膳食指南来代替吧: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少油少盐,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时尚。
马爱国老师的报告是关于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现状及膳食营养状况。马老师指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对肺结核影响较大,可能机制有:能量物质代谢紊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并且与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A,D有关。并从营养的方面阐述了两种病,并向我们介绍了防治指南:积极配合治疗,按时足量服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足量饮水;超重及肥胖着,应控制总能量的摄入,维持健康体重;消瘦者应增加能量摄入,提高蛋白质摄入比例和数量;适量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增加阳光维生素;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戒烟酒,常开窗通风,常晒被褥,勤换洗,注意饮食卫生;充足睡眠,防止疲劳;保持良好心情。身为医生,内分泌医生不会治疗结核病,传染病医生不会治疗糖尿病,两者之和只会让病人多走许多弯路,这是个悲剧,这就是我的收获。
学校还为我们从疾控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老师,让我们提前了解以后的工作。姜珍霞老师,姜法春老师分别从两个方面讲述了她们的工作,让我们知道了控制不同的疫情,要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疾病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从身到心,全方位服务。姜珍霞老师的关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报告,让我认识到原来我以为离我很远的疾病,就潜伏在我身边,原来gay有那么多,面对这么一个灾难,病人能勇敢的面对它,家人可以给予如此大的温暖。还是我的思想太狭隘了。在姜法春老师的报告中,他提到,流感只是冰山一角,它可以做为原发疾病,诱发许多致死性疾病。疫苗是不可替代的有效预防手段。在老师的讲座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不同的标准检测,有不同的结果。中国记录死亡原因只记录直接原因,而国外还记载间接原因。这就导致了数据有问题。如,由流感诱发的慢性病而使病人死亡,有的就只统计流感,有的就全部记录在案,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全面,所以,我们也不可以完全的依赖于数据,应全方位考虑原因。其二,老师举了一个“饿了么”的例子,多个地区同时爆发流感,原来是吃了同一家餐馆的菜。在生活方式多样的今天,我们的分析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传统的方法需要改进,不要拘泥于一处,拓宽思维,转动我们的脑筋。
屈卫东老师向我们讲述了饮水与健康的问题,学科是在发展中成长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饮水安全需求任重道远,需要多方面的力量联合,共同努力。老师并且向我们展示了在未来我们会面临什么问题,传统问题,传统专业和学科演变,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增加,区域性和全球性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杨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免疫规划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具有它的时代特色。冷链的建立,五苗防七病,对疫情及时响应,强力应对,全面动员,联防联控等,还介绍了关于疫苗反毒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等。听了王炳玲老师的讲座,原来儿童通过手足途径,消化道摄取的灰尘远多于成人。陈雯老师则从环境和表观遗传的角度向我们传授了许多新知识,讲解了环境暴露的多代和跨代遗传。知道了拉马克和达尔文最主要的分歧是对获得性遗传的看法。表观遗传诠释了环境和基因的交互作用。了解了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学说,还知道了一句话,我们祖先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与我们密切相关。王舒然老师讲了一个我很感兴趣的话题,肥胖与健康,减肥是女生终身的事业,当我看到肥胖的数据时,心中的感觉很是复杂。肥胖是一种疾病状态,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因,儿童期的肥胖尤其应受到重视,我也是万万没想到全球肥胖率这么高。老师介绍了许多他自己正在做的和已经做完的研究,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方法,比如说双盲法。
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地域环境气候的不同,遗传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纳入思考的因素,若只局限于眼前,那就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吴义丽老师则是向我们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工具,问卷。我们听了这么多的报告,每一个都离不开数据。数据又是从哪来的呢?问卷调查。以前在我的认知中,问卷就是写上几个问题,发给别人填一填就好了,当我看到那个带有目录的问卷时,我是震惊的,原来一个小小的问卷也有这么大的学问,我再也不敢轻瞧它了。
郑玉新老师在第一节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大概的定位,公共卫生工作者是人群健康大堤的守护者。因此,在经历了17场讲座之后,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必须学会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这就是我的感受。
李盈姿
《公共卫生医师》
我们系统地对公共卫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郑玉新教授也在最后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性格和职业图,也让我们自己有了一个很好的定位。
《膳食与人类进化》
“什么都吃,什么都别多吃”,我想,这是我收获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铎教授在讲座前的90度鞠躬和讲座后的90度鞠躬,而且不止两次。我想,除了他学术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个人的修养。
《食物的体内过程》
应该说这场讲座,让我们复习了一遍消化系统。
其中有一个点,我挺感兴趣的——粪便移植。记得当时微生物老师说可以将小孩的粪便输送到肠道菌群紊乱的人体内,重建肠道的生态系统。粪便移植是指将正常人的粪便液输入到患者的肠道内,我想我们的中医真是领先了世界很多,只是那时并没有搞清楚原理。
《肥胖与健康》
以我之见,王舒然教授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充分准备和激情满溢。
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念,“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在于是否了解概念”,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名词,更应该搞懂它的真正含义。另外,他说“研究生是解决问题,博士生是发现问题”,那我们可不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发现问题呢,也许我们发现的问题并不值得研究,但是我们至少解决了目前尚且存在答案的一个问题。“科研要有哲学意识”,这是我收获颇多的一句话,并且我会慢慢体会。
最后他为我们讲了他的团队进行的研究和研究结果,虽然感觉这些实验都远远超出我的接受范围,但是,还是对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思路。
《素食与健康》
李铎教授在这场讲座中为素食主义者提供了建议,但我想这不仅适用于素食主义者,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老师讲的原理我听的一头雾水,有些我们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也并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但是结论性的东西我想还是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的。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恍然大悟吧。
《艾滋病预防控制》
首先我想我应该向姜珍霞老师表示敬意,因为她的工作确实不好做,而且,她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姜老师为我们讲了很多的现状,印象最深的是我知道了艾滋病的母亲竟然可以生出完全健康的宝宝。记得很多年前,我看到容祖儿演的孕妇的角色,坐在病床上说“我能感受到我的病毒正在一点一点侵蚀着我的小宝宝”。人们在医院里害怕她,躲着她,可是,现在,我们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了解到艾滋病并没有那么恐怖,并且经过国家领导人的亲身实践宣传,人们渐渐认识到我们需要真正给予他们的不是疏远,而是关爱。
《膳食营养与非传染性流行病》
这场讲座是真的让我收获很多,因为李铎教授给我们讲了好多结论性的东西。
讲座涉及了很多专业的词汇,像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队列研究、双盲实验等等,我一一查了百度,有了大概的印象。
老师讲了很多关于n-3的论点,我对n-3的了解收获颇多,同时,这些论点也指导我们今后如何去更好的营养膳食。
《流感/人禽流感防控》
我发现很多最基本的原理,都是我们学过的,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很多东西即使想不起来它具体含义是什么,但是这个名词是忘不掉的。
“常识害死人”,未免有些可怕,可确实是这样。在没有听这个讲座之前,我觉得孕妇注射疫苗很危险啊,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孕妇不仅可以在妊娠任何阶段接种流感疫苗,而且是建议优先接种人群。另外,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在查出乙肝的区域人员感染率高还是未查出乙肝的区域人员感染率高”,大部分人回答为查出区域,可现实情况相反。因为在未查出乙肝的区域的人的警惕性大大下降,并且没有人确定检查结果一定正确。
《问卷调查的设计及数据分析》
首先,这样年轻的老师如此有为,我很佩服。
这场讲座真的是令我收获比较多,因为我们从没有接触过统计学的知识,吴义丽老师就相当于给我们上了第一堂统计的课,讲的是概述。
像医学研究的分类、问卷的制定与考评、问卷数据的收集、问卷数据的分析这些专业知识,我们最后都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Charls的视频,让我们知道了调查的不易,同时在相互搀扶的身影和一张张笑脸中,团队的力量也跃然于心。我们真的应该走出去,看看实践和计划无法预估的差距。
《免疫规划形势、任务与挑战》
对于政策和管理方面的东西,相对来说更难以使人激情澎湃,因为我们没有任何实践。
但尽管这样,杨峰老师最后讲的一个事例,还是引起了思考,以及恐惧。讲的最后一个方面是“面临的形势”,老师将过期疫苗事件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其中包括它的具体原因。而我们青岛之所以没有那样严重,是我们人员的工资大部分是政府分配。“如果没有利益驱使,谁会闲的干这种事”,很令人心寒。
“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我想起了白岩松老师的这段话,确实,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并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我们甚至不确定现在笃定不会缺乏信仰的自己,进入到社会后能否始终如一。
《环境暴露与表观遗传跨代传递》
其实表观遗传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也正因为此,这场讲座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不涉及DNA序列改变,而只是通过甲基化、非编码RNA干扰、组蛋白修饰和染色体重塑四种主要的方式,去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可遗传的变化,这让我想到了生化上学的基因的表达过程,其间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修饰和改变,但那时并不知道它可能会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基因表达过程中必要的步骤。我想,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是要把知识背下来,更要思考到底为什么是这样,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呢?它会不会有什么别的影响呢?并且我并不认为这是耽误时间,相反,这恰恰给了我们思维发散的契机。
还有一点,老师谈到“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时,问了我们一个问题,而我们大多数都选了较中立的观点,老师和我们的观点一样,都是认为现代物种进化是两种理论结合的结果。这又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高中生物我们简单地学了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观点,当然还有其他的理论,当时老师就是这样教的:“现代人们普遍接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当然,我们就这样接受了这个“毋庸置疑”的观点,认为其他的一切观点都不可信。可现在想想,我们或许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是不是太“铁石心肠”了,太容易相信别人,而不具有一种批判和引导式的吸取知识的心态呢?我想,如果没有人肯定拉马克的理论,就没有表观遗传学吧,也或许,如果没有表观遗传学,拉马克的理论又有多少人赞同呢?当然,对与错,我们现在都不能轻易下结论。
《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现状及膳食营养状况》
应该说马爱国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也让我意识到很多疾病都是相互关联的,毕竟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马老师说的一句话,“维持健康比治疗疾病难多了”,所以我们一生保持健健康康的很难,这就需要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
另外,当我了解到偏远农村的很多人并不知道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他们不与人交流,并因此而误解、离婚,也许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但更多的是宣传知识,如果我们要让无知造成的损伤最小,那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地消除无知。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水平都是有待提高的,希望政府越来越多地发现这样贫困的人群,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
《科学饮食,促进健康》
讲座完之后,舍友和我说“终于听到一场亲民的讲座了”。我想,研究营养本来就应该指导我们如何去饮食,在我们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时候知道怎样补充。
每一个厉害的人物都不觉得自己很牛。梁惠老师说了好几遍,前面那么多场高大上的讲座。我知道,这种态度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无论你站的多高,你都不应该俯视谁。
另外,我发现梁惠老师特别注意“刨根问底”,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直到问出他根本所在。我们不应该单纯为了分数而学习,“哎呀这个不考我们不用知道”,我很不赞同。因为我知道,我们的考场远远不是限定的考研,而是整个社会。
《环境污染与健康》
这又一次让我感到人性的可怕,以及到底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的相互平衡问题。
日本的四大公害病,每一种都是难以治愈的。我真的很纳闷,第一次水俣病爆发的时候,当人们发现这么多异常的事件的时候,就没有停下脚步,将目光从金钱转移到人们的健康上吗?为了金钱,可以放弃一个地区的人的健康,甚至可以粉饰,可以遮掩。经济增长的背后,也许是一个个母亲看着痛不欲生的孩子的绝望的眼神。
《室内降尘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暴露及其神经发育影响》
这场讲座让我觉得“触目惊心”,有时候室内的污染物远远多于室外的污染物。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我家装修,当时装修完没几天就住进去了,其实危害都知道,只是当危害没有被具体的数字量化的时候,讲什么都是无力的。另外,儿童永远是需要保护的,为了他们,我们也需要提高环境污染的意识。
其实我一直想不明白,当我们真正研究这个东西,或者试图开始接近和了解某样东西,我们才觉得“哇原来这么严重”,而生活中往往不会顾及这些“小事”,所以,当我们莫名其妙地得了某种病时,就觉得这是上天对自己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饮水与健康研究与思考》
感觉屈卫东教授不仅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更是一个满怀期盼的教育家,他说的很多话让我印象很深,也很有感触,可惜我并没有听懂他讲的关于水的研究,特别是探索尝试。
首先他让我知道了一个很重要的宣言——《阿拉木图宣言》,或许这会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卫生的责任和意义。
“让你讲1分钟,你就得用1分钟讲明白,让你讲30分钟,你就得30分钟讲清楚,这就是随机应变”,他说公共卫生事业需要随机应变,哪不需要呢。
“不应只追求分数,更要追求能力,要批判地阅读”,我再赞同不过了。我们肯定要走出去,通过多种途径来学习各种知识,这才不是“书呆子”。
“目标可以不那么远大,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哪怕是做为社会的沙子、螺丝钉,只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己乐意去做,又有什么怨言呢。
“世界的距离近了,人心距离远了”,老师问为什么他要把微信、qq的图放得那么大,我们哑口无言。突然感觉一阵悲伤。
他说他不明白的东西,不会乱说。他对郑玉新教授和马爱国教授的尊敬,尤其对郑玉新教授的感谢,发自肺腑。
也许做学问之前,首先应该修身。
这么多场讲座,现在回想起来,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老师们那种亲切和期盼的面容。我本以为大牌的教授之类的关注的只是学术研究,可是我忘了,他们首先是作为教育家站在这个讲台上。
李铎教授四场讲座,每场开始前和结束后都会谦逊地90度鞠躬,也是为数不多的让我们中途休息的老师,他更多的是把学术报告当作平时的授课,更期盼我们尽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总之,讲座带给我的远远不止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让我知道了一个人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修养境界,以及对社会需要怀有什么样的批判和责任。
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感谢老师们让我学到了这么多!